在中国医学古籍中,并没有“骨髓纤维化”的名称,据其临床表现,现代中医各家命名不一,但多集中于“积聚”“癥瘕”“血瘀”“虚劳”等。如《景岳全书,积聚》中“积聚之病,凡饮食、血气、风寒之属,皆能致之,但日积日聚,当详辨也。是坚硬不移者,本有形也,故有形者.积....诸有形者,或以饮食之滞,或以脓血之留,凡汁沫凝聚,旋成癥块者,皆积之类,其病多在血分,血有形而静也。”《诸病源候论.癥积病诸候》亦云:“癥痕...其病不动者,其名为微。”骨髓纤维化的肝脾肿大,形迹明显,部位不移,与“癥”“积”的描述相似。《圣济总录.虚劳门》中云:“虚劳之人,阴阳、气血涩滞,不能宣通,各随其脏腑气而留结,故成积聚之病。”这种论述与骨髓纤维化伴有头晕、乏力、心慌、气短等虚弱的表现更为相似,故亦有“虚劳”之名。
《素问,痿论》:“肾主一身之骨...肾气热,则腰脊不举,骨枯而髓减,发为骨痿。”认为本病病理特征为“骨枯髓虚”,应命名为“骨痿”,而“肾主骨生髓”,病变在肾,亦称“肾痿”。系痿证之一。
点击进入:
相关产品
联系我们
声明: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我们深感歉意,请联系我们,定在第一时间删除;本文所分享的观点,只代表公众的认知,并不具备指导治疗的意义,相关疾病请咨询专业人士,误用药物产生任何良后果,本站概不承担!